来源:市场资讯
(来源:求实药社)
8月14日,同源康医药公布了EGFR抑制剂艾多替尼(TY-9591)对比奥希替尼一线治疗EGFR变异型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的关键性II期注册临床试验(ESAONA)结果。
ESAONA研究是一项开放标签、多中心、随机II期临床试验,重点关注具有EGFR突变(L858R或19Del)和脑转移的患者,旨在比较艾多替尼(160mg,每日1次)对比奥希替尼(80mg,每日1次)一线治疗未经治疗的存在EGFR敏感突变且伴脑转移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。研究的主要终点为颅内客观缓解率(iORR)和颅内无进展生存期(iPFS)。
期中分析一共进行两次,第一次于达到220例颅内病灶可评估病例时进行,第二次将于达到238例iPFS事件数时进行,最终分析将于全部iPFS事件数达到后进行。如达到主要终点,第一次期中分析的数据用于向国家药监局(NMPA)递交相关资料,申请有条件批淮上市。最终完成数据分析将用于向NMPA申请艾多替尼片的完全上市批淮。
展开剩余44%截至2025年2月28日,研究共入组257例伴脑转移EGFR突变型NSCLC患者。基于224例受试者的中期分析显示,艾多替尼组经盲法独立影像评估(BICR)的iORR显著高于奥希替尼组(91.9% vs 76.1%,P=0.001),艾多替尼组经研究者评估的iORR亦显著高于奥希替尼组(91.0% vs 75.2%,P=0.002)。全身客观缓解率(ORR)呈有利趋势,艾多替尼为84.7%,而奥希替尼为75.2%。iPFS、PFS、OS等疗效数据尚未成熟。
安全性方面,艾多替尼组3级及以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(TRAE)发生率为31.5%,奥希替尼组为15.0%。艾多替尼组最常见的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包括肌酸磷酸激酶升高、QTcf间期延长、粒细胞减少、白细胞减少等。间质性肺疾病(ILD)发生率为9.9%,QTcf延长发生率为4.5%,均在可控制范围内。
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, 关于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。
发布于:北京市启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